“王母”已去,“礁”立千年

文字:龚小雪
主播:冰莹
ISRC:CN-R20-22-00003
  
内容简介
在长乐文武砂海域十七孔围垦堤坝的东北隅,有一黄色礁岛,在蓝色天空和大海的映照下,格外惹眼。岛上有两块天然巨石,形如双帆耸立,人称“双帆石”,当地村民俗称的“铁锤铁铛”,这处礁岛就是“王母礁”。
经过海浪长年累月的冲刷和腐蚀,礁岛表面凸凹不平,纹理斑驳,犹如上了年纪的老者脸上的沟壑,深刻而生动。涨潮时,海水没过海堤,四周都是水,“双帆石”犹如一艘在海上乘风破浪的帆船,又像是一对被海水围困的情侣,在绝境中紧紧相拥,令人动容。退潮后,人们可徒步穿过海堤登上王母礁,近距离感受这一古老礁岛的神韵。
岛上的每一块石头都值得尊敬,它们伫立在历史的浩瀚中,为那些淋过的雨,吹过的风,经过的浪,见过的人,浅吟低唱到如今……
明代兵部侍郎陈省曾游览王母礁,并作诗描绘道:“海中有二礁,隐隐双柱峙;王母与云母,呼名良有以;海汐可坦行,潮来四临水。”诗中的景象,与今时无二致。
关于“王母礁”名字的由来,有一段感人的历史故事。民国版《长乐县志》中记载:“宋季杨妃偕弟亮节,负益王、广王航海经此,后人思之,因呼为王母礁。旁有二石耸立如帆樯,人称为双帆石。”南宋德祐二年(1276年),元军攻破宋都临安,赵氏政权南迁福州,宋度宗去世,淑妃杨氏临朝垂帘听政,辅佐幼子益王赵昰,即为端宗。然而这短暂的安定很快被打破了,元兵大举进逼福建,杨太妃只能再次携子偕大臣陆秀夫、张世杰等渡海,准备南下广东。一支船队载着风雨飘摇的王室,一个母亲带着她年幼的孩子,曾在此礁岛停泊避风。三年之后,南宋王朝就正式宣告终结,杨太妃也投海自尽。后人为了纪念杨太妃的护主功德,在这座她曾停泊避风的礁岛上,立庙祭祀,并称此庙为王母庙,王母礁亦因此而得名。
沧海桑田,王母庙至今已无迹可寻,但王母礁上建于600多年前的妈祖神龛却保留了下来,里面供奉着一尊妈祖金身。近些年,村民又集资在礁顶上建造了一座8米高的妈祖石像,当地渔民出海捕鱼之前,都会虔诚地膜拜,祈求妈祖庇佑,一路平安顺遂。
不同的天气、季节和时段,王母礁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观,或端庄大气,或温婉沉静,或清丽跳脱。最喜日出之时,晨光熹微,平静的海面上,太阳缓缓升起,绚烂的云霞映照在王母礁上,远远望去,整个礁岛仿佛笼罩一层金纱,岛顶屹立的妈祖石像沐浴在金光里,显得神圣无比。
千百年来,“王母礁”坐听潮起潮落,惯看秋月春风,作为历史和改革的见证者,它将继续见证文武砂的变迁,见证长乐的繁荣……